航空医疗服务门户网站欢迎您! 航空医疗服务呼叫号码:13816392606(试运营测试号码)

防灾减灾应急救援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防灾减灾应急救援 -新闻动态 - 江苏徐州病人需送南京,空管一路绿灯但救命直升机为啥没飞?

联系我们

地  址:上海市静安区延长中路801号新华文化科技园C座2004室
联  系 人:陈东升
电  话:021-60821368-188
  机:138-1639-2606
传  真:021-60405102
电  邮:benchen@yesconsulting.cn
网  址:www.chinarescue.cn

新闻动态

江苏徐州病人需送南京,空管一路绿灯但救命直升机为啥没飞?

发表人:   发布于:2016-11-30 09:08

11月27日下午,按照计划,原本应降落在江苏省徐州市第四医院附近的一架直升机迟迟没有出现。这场堪称精心准备、有望成为江苏首例航空医疗救援计划的行动,最终被迫取消。
两天前,为紧急救援身患急性病的一名患者,国内几家医疗单位、救援公司、航空运营商联动协作,希望用直升机将位于江苏徐州的患者李某,转运到具备医疗条件的南京做手术。
不过,当一切工作准备就绪,事情却“卡”在直升机的飞行上。最终,这一救援行动被迫中止——李某依然留在徐州,接受保守治疗。
参与此次救援行动的各方对此深感遗憾,原本以为这可能是推动国内航空医疗救援事业的一个重要尝试,却依然要面对尚处于初步建设阶段的中国航空医疗救援体系还不成熟的事实。
中国航空医疗救援联盟秘书长陈东升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据民间统计,2010年至今国内真正实现航空医疗救援的成功案例不超过300例,体系化的救援网络还有待建立。
徘徊生死边缘,亟待紧急治疗
65岁的李某是江苏徐州人,11月24日,李某突发胸背部撕裂样疼痛,家人遂送至徐州当地医院。经诊断,其患的是A型主动脉夹层。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脏外科主任李庆国告诉澎湃新闻,这种病症,每过一小时,其死亡率增加1%,需要急诊手术。
但徐州的医院没有治疗该疾病的经验和能力,李某只能在ICU病房进行镇静镇痛、降低心率、控制血压等保守治疗,暂时稳定病情。
多方打听之下,李广树的家属了解到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简称南医大二附院)心血管中心有专家可治疗主动脉夹层,决定转诊去南京。
然而,从徐州到南京,常规救护车需要五六个小时的车程。这么长的时间里,患者可能随时病情恶化,加之路上行车环境恶劣、车上医疗设备不足,转运很可能危及生命。
病人的情况传到南医大二附院,在权衡各方面因素后,南医大二附院做出一个决定:尝试用医疗救援直升机将病人从徐州转运到南京。“我们每年都会遇到十几例在送往南京医院的路上就死亡的病例,空中紧急救援可以快速把病人送到有关医疗中心。”南医大二附院心脏外科医生耿直对澎湃新闻说。
“直升机转运只需要两小时。如果病人能够安全快捷的到达医院,就有极大可能接受手术而康复。”耿直说。
救援队伍首次合作,行动中途“流产”
于是,由南医大二附院牵头,几家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公司、航空运营商、医疗机构,在短短半天内展开了首次航空医疗救援合作。
救援队伍中的全意航空总经理兼飞行教员黄平对澎湃新闻说,如果成功,“这可能是江苏省内民用航空器紧急医疗救援的首例。”
不过,航空医疗救援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更何况,这对救援队伍中的很多人来说都是首次。11月26日上午开始,各方开始了并不顺利的协调筹备。
征得家属及徐州院方的转运同意、协调飞机起降地点、确定飞行时间、航行路线、获得相关部门审批……这些都需要提前确定。仅协调起降地点一项,就需要综合考虑天气、场地开阔度、距医院距离、场地使用申请等多种因素。
救援队伍中的江苏沪欧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淼对澎湃新闻说,尽管过程中充满困难,但在11月27日下午前,大家已基本上做好了所有的前期准备工作,预备27日下午直升机就可以到达徐州接送病人。
一切准备就绪,事情却在11月27日中午出现变故。原本负责派直升机飞行的上海金汇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与江苏全意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因故无法派出飞机。全意航空的黄平说,如若实施救援,属于合情合理,但不合法。
黄平告诉澎湃新闻,救援行动不成功,不是审批不通过,恰恰相反,空管部门已经给了“一路绿灯,让出生命通道”的承诺。无法实施救援在于自己的公司不具备航空医疗救援的资质。
中国航空医疗救援联盟秘书长陈东升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到,只要拥有CCAR-91部运行合格证的通航公司,都可以从事航空救援工作,但要做商业航空救援则要拿到CCAR-135部及以上资质,否则只能参与公益救援。
“全意航空只具备CCAR-91部资质。”黄平说,虽然很希望帮助患者,但如果在不具备资质的条件下参与救援,“就像私家车运病人,合理合情但不合法。不能排除空中发生危险的可能性。”
这也是全意航空为什么在中途决定不执行救援的原因,事虽是好事,但没有合法证书,若真出问题了责任难定。
而由于内部程序的问题,拥有CCAR-91部运行合格证的金汇通航最终也没能参与这次救援。
据沪欧总经理张淼说,国内通航公司具备CCAR-135部资质的目前寥寥可数。 
成功案例不超300,各方期盼航空医疗救援突破
黄平在去年碰到过一个与李某类似的案例,“也是做好所有准备工作,不过飞行之前病人就去世了。”黄平因此参与了这次救援,“这次很想挽救回来,虽然跟他不认识。”
救援无奈中止,黄平心里并不好受,他知道救援的黄金时间对病人有多么重要,“假如有一天我发生这种情况,只能表示无助。”
他觉得,国内生活水平这么好,但航空医疗救援还有很多困难,在国外,这已经很成体系。
张淼告诉澎湃新闻,在欧洲或美国,航空医疗救援已经社区化,“大概二十万人的社区有两架飞机提供航空医疗服务,社区里的人每人每年购买两三百块的航空医疗救援保险”,就可以让航空医疗救援商业化运作起来。
在这次救援中,航空运营商的转运费用原本是计划由沪欧实业有限公司及一些爱心企业公益支付,张淼说,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推动航空医疗救援事业的发展。
“中国航空医疗救援的意识和硬件都还有待提升”,张淼说,虽然这次没能如愿,以后“还会继续寻找机会”。
中国航空医疗救援联盟秘书长陈东升告诉澎湃新闻,目前国内航空救援体系还未完全成熟,原因之一是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法律法规来约束规范行业的发展,其二则在于政府在控制、监督和引导工作上还没有探索出成熟的道路。
“目前只是在做试点性工作,像北京的999急救中心,虽然具备区域性救援能力,但仍没有形成体系化救援网络。这里面有行业问题,有企业问题,也有国家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的问题。”
陈东升提供了一个数字,根据民间统计,2010年至今国内真正实现航空医疗救援的成功案例不超过300例。
据耿直介绍,因为救护车的转运风险太大,目前李某仍留在徐州接受保守治疗。

2024第十三届中国航空医疗救援国际会议 2024 The 13th China Air Medical & Rescu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