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中国航协通航分会与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空中急救分会联合召开了航空医疗救护试点工作研讨会。从今天起,将连载民航局、协会领导的讲话和通航企业、医疗机构代表的发言,供参考。
民航局运输司通航处
唐赫处长的讲话摘要
去年年底,疫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我和李宗浩会长、孙卫国副总干事一起座谈,研究航空医疗救护试点工作,也与卫健委有关部门多次沟通达成共识,认为应以政府搭台,企业和医疗机构唱戏,协会居中发挥桥梁纽带和参谋助手的作用,多方共同参与推进试点工作,早日转化和固化试点成果,推广试点经验,用通航企业的力量,助力医疗机构更好地为人们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医疗服务。
此次会议是根据目前疫情发展的情形,复工复产的进程,采取灵活的方式,搭建交流的平台。我代表通航处向两个协会能够克服困难、周密筹备、付出辛勤的努力来举办这个会议表示感谢,向实际投入医疗救护事业的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一年来,航空医疗救护试点工作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成绩:一是在组织领导方面。一些地区民航管理局监管局密切配合当地卫健和应急管理部门,签订了工作协议,制定工作方案,完善了工作制度,畅通信息渠道,积极推进当地试点工作。二是在应用领域方面。除了地方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购买通航服务外,一些保险公司和公路运输的相关企业也纷纷地介入这个领域,不仅增强了资金保障,也拓展了通航作业主领域。三是在业务实践方面。通航力量确实在医疗机构在医疗救护工作中进一步发挥更好的作用,起到的助手的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3月底试点开展一年时间里,全国共有44家通航企业与317家医疗机构签署协议,救护机队规模达到269架,企业培训医务人员1022人次;这些医务人员参与救护飞行477人次,共飞行2232小时,1626架次,救护伤病员1085人。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医疗机构与通航企业在实践基础上逐步完善了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了规范和标准,为进一步深化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试点的质量。从去年的9月到今年3月,我们先后两次召开了试点工作的半年督导,初步梳理了当前试点工作中存在的6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主动意识有待增强,部分地区有关单位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二是有畏难情绪,不愿意主动参与试点,开展业务工作,避免安全方面等风险。三是绿色通道有待畅通,主要是军民航协调难度大,部分地区影响了航空医疗救护的时效性,甚至有取消任务的情况。四是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可用的通航机场等基础设施数量不足,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不够完善,服务能力弱,影响了业务开展。五是服务费用有待降低,对比发达国家,主要是缺乏保险产品和资金支持,资金来源渠道窄,通航企业运行成本较高,大众自费承担支付困难。六是上机医护人员培训有待加强,具备资质的培训机构数量有限,培训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同时缺乏跨医疗和民航领域的培训标准,课程以及大纲等等,培训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些问题就是我们的工作方向,以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个人有三点建议供参考:一是我们通航处加强与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发挥政策宣贯和组织协同,调度指导的作用,协调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二是关于医疗机构和通航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促进多领域、多角度、多形式的合作,开展业务中不断规范业务流程、完善标准、加强培训,提高安全运营能力,确保飞行安全,提高救护效率。三是协会要更加积极主动,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促进成果转化方面发挥更好和更积极的作用。
4月23日上午,运输司组织召开了通航企业抗击疫情复工复产专项会议,运输司于彪司长、廉秀琴副司长、靳军号副巡视员出席了会议,通航分会也参加了会议。会议征求了管理局、通航企业、无人机企业通用机场和协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在会上,通航分会的发言准备充分、资料非常详实、也很扎实、很具有说服力,其中反映了一些医疗救护企业和行业在复工复产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运输司三位司领导都予以高度的认可,认为通航分会是真心地为会员单位服务,积极谏言献策推进解决问题的作用非常到位。在此也希望通航分会继续保持当前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继续为行业的发展,为推动航空医疗救护业务的成熟、健康发展做出努力。